与秦国仁兄认识的机缘,是几年前与天津电视台文艺部合作拍摄《甲骨学在天津》专题片时,来呼和浩特对天津籍甲骨收藏名家杨鲁安先生的采访。秦国仁参加了对我们一行的接待工作,经过杨鲁安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秦国仁不仅是杨的学生,而且也是其义子。
非常有趣的是,他的文化公司竟然名叫内蒙古先秦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他这样的起名,我想除了他本人姓秦,有追溯祖先历史的含义在其中之外,同时恐怕也是与他的艺术师承有关。他的老师杨鲁安是文物收藏大家、书法篆刻名家,深受乃师天津著名学者王襄、陈邦怀等人的影响,收藏甲骨、铜器,也长期致力于研究先秦金石文字。而国仁又受杨鲁安的影响,也颇有志于先秦历史文化的开发和研究。恰巧我本人的学术研究方向就是先秦历史文化,而且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颇有爱好,长期坚持不懈。我俩在这些方面非常相似之处,使得我们彼此有了好感。我想这也是我们能够进一步交往成为朋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在荣宝斋出书法集(据称,这是内蒙古地区第一个在荣宝斋出书法集子的),他要在北京筹办展览,也总是打电话来征求我的意见和建议,或者让我给他在文字上把把关、过过目等等。几年来,鱼雁穿梭,候问不断。彼此的信任和敬重,已然使我们成了好朋友。2007年10月12日杨鲁安先生八十华诞庆寿时,我还通过国仁兄转呈了一幅寿联:“杖朝钓渭,西泠印玺堪增福寿;待米移山,北国金石自继祥安。”(杨鲁安先生原名继增——朱某注)表达了我个人对其师杨先生健康长寿的衷心祝福。
今年4月30日上午,国仁兄突然给我发来短信,称杨鲁安先生不幸病逝。我很是悲伤,但学期中间不能离开前往吊唁,只好又通过国仁兄代献了换联一幅:“师事王方陈吴,一生学术得诸大家真传;用情书画印藏,四绝艺坛被众弟子余泽。”(朱某注:王方陈吴分别指杨鲁安的四位老师:王襄、方药雨、陈邦怀、吴玉如)后来我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在杨鲁安先生病重住院直至病危去世的这段时间里,国仁兄做了大量的工作,等等等等。我听到这些,都非常地感动,特别理解他这样的不易和可贵。他的善良,他的尊师,他的肯于付出,无疑都增加了他的人格力量。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是孔老夫子在阐明做人与为艺的关系和原则。这一经典说法,历来被从事艺术创作之人置诸座右、奉为箴言。国仁兄可谓名实相符,也能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从而将能臻于德艺双馨。
国仁兄自幼酷爱诗文书画,长期浸淫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还是在他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独自一人慕名前往杨鲁安先生家里,拜杨先生为师。杨先生慧眼识徒,对这个勤奋好学生厚爱有加,经常师徒一处,耳提面命,愤悱启发,言传身教,倾其浑身解数,全力教诲这个学生。国仁兄也肯于苦学,勒于临池,又耳濡目染,醍醐灌项,从淹博渊雅的杨先生那里获益颇多。之后,杨先生不囿于师门,大力鼓励和支持他既读万卷书,复行万里路,广为游历,转益多师,潜心书艺。他先后拜会当代著名书画大家蒋维崧、沙曼翁、魏启后、王学仲、刘江、康殷、范曾、欧阳中石、沈鹏、李铎、华非、王镛等先生,得到他们的热情指点和谆谆教诲。这些艺术大家看了国仁的书法作品,垒金积玉,华翰眩目,这都是他向艺术名家虚心请教、在艺术上不断进取、在境界上不断攀登的有力见证。
国仁的学书历程,初从魏碑起步。从大小爨入手,以龙门二十品中方笔之精粹者相辅,这是杨老先生根据其秉赋性情而为其量身定做的路数。故而国仁的书法一开始注奠定了方拙朴茂、深弘厚重的大气基调。魏碑之后,国仁又练汉隶,尤其以方正刚健的张迁碑为主,一练就是多年。结构和笔法基本定型后,又广泛涉猎古代法书名帖,于西北流沙坠简、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智永《千字文》、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勤礼碑》、《自书告身贴》、八大山人《行书千字帖册》以及近现代名家于右任草书、吴玉如行书等多所用力,艺术视野为之大开。在诸多名帖法迹中广泛吸取美与力的元素,采摄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我曾看过国仁写字时的现场状态,迥不同于其他书家,其速度之快也颇令我惊愕。由于受杨先生书法用笔快捷矫健特点的影响,他也用较快行书笔意书写楷书,虽然振迅而出,但能力度不减,斩钉截铁,初步形成了率捷、刚强,张力弥漫和韵味十足的自家风格。这种不同他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可以说就是已经形成的能够标志秦国仁书法艺术作品物质的代表性符号。
这自然使我想起了以《刷字》闻名的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墨庄漫录》载:“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少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尽管学术界对米芾所谓“刷字”,究竟是自负语还是自谦话,历来有所争论,见仁见智。但我们从大量的米芾传世墨迹来看,所谓“刷字”乃指其用笔劲健,行笔迅疾,而并非随意刷抹之意。米芾刷字书势任意纵横,点画波磔,实笔虚锋,皆用全力书之,以宏其势,恰如天马脱衔,直似追风逐电,故而其书法作品大都神气飞扬,痛快淋漓,尽势尽力,毫无矜持造作之态,而提按顿挫诸法又尽在其中。我观国仁书迹及其写字之势,正有这种“刷字”的意味。
我们注意到,米芾除了自称“刷字”之外,还自称“集古字”,即对古代书法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和鉴取,这说明米芾学书过程中对传统艺术下过很大功夫。宋东坡评价米芾书法云:“风樯阵马,沉著痛快。”是说米芾书法痛快淋漓、流畅自如之外,更有“沉着”作为先决条件,即笔毫决不轻飘浮泛,下笔坚定,如锥划沙,这就需要对笔锋有极其高超的驾驭调控能力,对点画结构的造型有非常全面深入的把握功夫。这正是需要国仁兄继续努力和向古人学习的地方。相信他会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勤苦努力,终能达到米芾“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的高买境界,从而具备米芾“善书者兄有一笔,我独有四面”的能力和自信。
国仁兄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真正的书法艺术家,不仅仅是一个执笔涂鸦的写字匠。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理论修养。所以他在艺术创作之余,非常注重古典文化的学习和美学理论素养的提高。在读书学习过程中,他尤其注重对书法史和历代书论的研习。在杨先生的指导下,他对其中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先后撰写了数篇书学论文。比如《艺术•个性•创造》,是他对艺术必须创新、如何创新的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苦行僧杨鲁安》,是他对恩师杨先生的艺术理论进行的体会和概括;《观河听海声——我所认识的笔墨当随时代》,则是他对书法艺术的当代发展状况所作的个性思考;等等。他的这些书艺理论探索,涉及到了古代书法艺术回溯、当代书法艺术现状批评、书法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书法艺术家与艺术人生态度等关系,多方论证,也形成了一已之见。
生活中的秦国仁充满自信,乐观处世,艺术上的他更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者、永不疲倦的跋涉者。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上,元代与赵孟同时并齐名的鲜于枢,就是一个极有创新魄力的大书法家。陈绎在其《翰林要诀》曾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我观秦国仁之书法,也颇有鲜于公的如何气度。在已有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之后,秦国仁并不满足,他不惜打破既成的艺术风格,坚持变化,与时俱进。这确实需要很大的胆气。比如在荣宝斋出版了书法作品集之后,他新近书写的书法作品又有不小的变化。其中一些作品既有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书作的全身力到、厚重雄强的明显痕迹;同时另一些作品又有了近代佛学大师李叔同妙墨的超逸恬静、不食烟火的淡淡韵味。这本是两种不相同的书法风格,甚至南辕北辙,相去甚远,但在国仁的书法作品里竟然能够如此自然而然地融为一炉,结合处恰如羚羊持角,了无痕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恐怕跟他平素服膺伊墨卿的为人风格、崇拜弘一法师的圆融境界不无关系。
当然我相信,国仁兄至此也不会固步自封。因为他很自信,随着自己新的人生阅历的增加和读帖临池感悟的不断产生,他的书法艺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期待着,也相信他会攀登上他心目中那个早已瞄准的更高的艺术巅峰。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
朱彦民教授
2009年7月24日晨草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国航大厦酒店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